9月25日,是像李东生这样的中国企业家颇为难忘的一天。
作为TCL集团董事长,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坚守36年的企业家把这一天看作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这是建国60多年来,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在《意见》中,用三个“弘扬”描绘了新时期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还提出要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对改革者容错帮扶,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并从9个方面提出了27条具体的意见。
在李东生看来,这对企业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位中国知名实业家说,他一辈子就办了一家企业,做了一件事。在他眼中,《意见》的出台是对中国一直坚守的企业家们最大的肯定,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李东生参加了由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座谈会。
李东生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这个期限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中国企业的规模、资本实力,与三星都有差距,但是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快速成长。所以,他有信心可以逐步缩小与三星等企业的差距。
此时的李东生60岁,国内经济的焦点是BAT等互联网企业,经济周期下行、投资回报率低的制造业遭受资本市场冷落。
时代变了,制造业怎么办?这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粤商们共同的难题。但敢为人先,依旧是李东生背后的粤商们共同的选择。
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
34年前,主营卡式磁带TTK家庭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去北京参展。这是如今TCL集团的前身。
TKK是家生产卡式磁带的小企业,那年26岁的李东生,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成为这里的第43个员工。TKK规模不大,但作为合资企业,管理模式先进。上班打卡、迟到扣薪、计件考核等措施一项不少,也更看重员工的能力和效率。
这与李东生的特点很吻合,李东生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年报考专业时,他的班主任高昭君认为,李东生个性率真,选择理工科不仅稳妥,也能投身实业,是“建设一国之基础”。
果然,高昭君的分析,为今后李东生30余年的商海沉浮,划定了底色。
敢想敢冲的李东生,在入职TKK后,去北京的首次销售展会上,打破常规,改掉 “一个展柜几把椅子”的风烛残年式装扮,买来彩带彩灯,使装饰位格外吸引眼球。当时开始磁带销量翻了一番,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展销会上,没有任何名头的TTK不仅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的光顾,还引来一大批经销商围观。
1985年TCL通讯设备公司成立,28岁的李东生成为总经理。1993年,全国的彩电大战,早已占据财经媒体头版,李东生的大学同学陈伟荣和黄宏生,分别带领康佳和创维进军彩电市场,李东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李东生以总经理的身份,讲TCL的目标设定为“王牌大彩电”,开始与两位老同学“相爱相杀”。当年,15寸、17寸电视风靡,TCL的大屏幕一出世,就赢得销售狂潮。
▲2010年,TCL集团在北京展示的TCL液晶电视、平板电视。
但李东生的雄心壮志并未满足,他也深知、与他同样是广东人的陈伟荣与黄宏生,也不止满足国内市场,“敢想敢冲”,是广东生意人的内核。
因此,李东生给TCL制订三个战略:导入CIS系统,将品牌视为核心;投入重金加大研发;三是多接触海外企业。
1996年底,李东生出任TCL董事长兼总裁,之后TCL先后投资成立了美国公司、创立技术研发中心、收购北京开思软件、兼并香港陆氏彩电,TCL将产品带到了新加坡、美国、俄罗斯,成为中国彩电出口的领跑人。
2001年,TCL彩电跃升为中国彩电第一品牌,同年,集团销售手机130万台,通讯业务营收突破30亿。同时,“中国制造”也在同年迎来挑战,当时,中国加入WTO,外企冲入国内市场,民族工业何去何从,李东生需要做出选择。
“TCL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李东生就是‘敢死队长’。”为何要说“敢死队”,因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发展策略完全不同,而本土企业根本没有国际化经验。欧美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只有跨国并购这条路可以突破,李东生就此走上“海外并购不归路”。
2002年,TCL以820万欧元并购施耐德的光学仪器企业,成为第一家进入德国的中国制造企业。这笔收购,李东生名震中国政经界,成为当年的“年度经济人物”。
2004年,他一口气并购汤姆逊的电视、DVD业务,以及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引发国际震动。也为李东生带来商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战。
李东生的中国品牌梦
李东生属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广东又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他心中,企业家的民族责任,总会决定他的选择。
当年投身实业时,有老师高昭君的那句“实业是建设一国之基础”打气,之后在冲击彩电市场时,也有“中国品牌梦”做激励。
2004年初,在讨论是否要收购汤姆逊公司的电视业务时,TCL集团高管争议不断,反对者占多数,李东生则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来做决定。在它看来,海外并购,是本土企业竞争的战斗,没有退路。
最终,当年9月,李东生在中法两国最高领导人的见证下,成为全球最大彩电生产商的老板,半年后,他又果断与阿尔卡特达成合作,成立中国第一、世界第七的TCL-阿尔卡特手机公司。
TCL的国际并购,被分析人士称作“蛇吞象”,李东生本人,在赢得短暂的鲜花与掌声之后,迅速迎来人生“炼狱”。
TCL的国际并购,被分析人士称作“蛇吞象”,李东生本人,在赢得短暂的鲜花与掌声之后,迅速迎来人生“炼狱”。
并购之后,由于对国际化标准应对不足,以及当时彩电技术变化,上述两项并购遭遇重创。2005年,并购的两家企业巨额亏损,TCL遭遇20年来首次亏损,18个月亏18个亿,全年亏20多亿元。从没亏过钱的李东生突然陷入了绝境,半年时间瘦了20斤。
危机并没有那么容易过去,2006年、2007年,李东生想尽办法,打算扭亏,但结果不尽人意,2006年亏损达到19.32亿元,2007年, 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TCL股票大跌,企业运营艰难,打江山的高管主动或被动出走,曾经的明星企业,风雨飘摇。
媒体人秦朔的记忆里,当时的李东生非常痛苦,因为这是在中法双方最高领导人见证下的商业活动,打退堂鼓,颜面受损,但是做企业家,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要认输,要校正,不抱幻想,不怕丢面子。当时身在李东生旁边的秦朔认为,这种痛苦和矛盾外人无法想象。
“鹰”是粤商是图腾,困境中,李东生的《鹰的重生》出现在公众视野,他开始对自己进行反思,他认为,全球化的步伐则是历经磨难、终获新生的必经之路。
TCL开始蛰伏,除了李东生的TCL高管团队换了几轮,TCL曾经的主营业务砍,并,卖。李东生关掉在欧洲的6家销售公司,先后卖掉了TCL国际电工和智能楼宇业务。他又卖掉了电脑业务,引来无数非议。
“卖掉电脑业务是因为业务本身不好,竞争力不强,这是财务上很大的包袱,所以就处理掉了。”李东生解释。
收缩业务的同时,李东生努力保持TCL基本的研发投入,公开资料显示,在2005~2007年的三年中,TCL年均投入研发费用达19亿人民币,这其中也包括两个海外并购公司研发团队的支出。
2009年,李东生进入液晶页面领域,即华星光电项目。在历经了汤姆逊项目失败之后,李东生花了半年时间思考是否继续进攻,但最后他认为,如果不在面板、芯片方面进行产业链布局,TCL很难在全球市场和三星、LG这样的企业竞争。
事实证明,蛰伏之后的再度冒险,依旧是企业家进步的必备素质,2014年,TCL集团继海尔、美的、格力之后营收跻身千亿帝国。
秦朔对这段重生之路十分感慨,在他看来,企业家就是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担者。这样的决策压力只有企业家才有,对与错,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兴衰。命悬一线的压力,可能是企业家精神生长的最佳容器。
参与全球化竞争
2015年9月末,李东生在纽约时代广场、好莱坞中国大剧院上亮相,当时,正值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
一向低调的李东生这次上镜的主要原因,是“将实业强国的精神和理念传递出去”。
他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强大的经济才可以支撑强大的国家,实业才是支撑中国经济的脊梁。
但此时的国内市场,却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说起电视,年轻人首先想到乐视等新兴互联网品牌,而不是干了30年彩电的TCL。
2014年,乐视电视,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拿下150万台销量,净利润3.6亿。同年,TCL卖出了1700万台电视,位列全国第一,利润则是乐视的11.6倍。
但是资本市场似乎更喜欢乐视,乐视的股价是TCL的十几倍,市值是其两倍多。显然,寡言少语的风格,在投资者那里不受待见。
更广阔地看,如今时代的焦点,是BAT,那么传统制造业怎么办?
对此,李东生有自己的坚持,过去几年,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因为投资回报率低,以及经济下行,确实压力比较大,外部资本进入意愿不强烈。
但是李东生一直认为实业是国家经济的竞争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服务业的发展会首先很大的制约。
李东生商海沉浮30余年,见证了房地产、互联网的兴起,面对时代变化,李东生依旧选择通过坚守实业,把TCL业务逐步扩展到全球,成为一个国际化公司。
珠三角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阵地,这里产生了一批广东人带领的知名制造企业,格力集团、创维数码、珠江钢琴、大疆以及比亚迪集团等企业,均是在珠三角生根崛起。
最新的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上榜企业共115家,总部位于广东的11家,比去年增加2家,并且总数在内地各省市中仅次于北京,与美国经济“第一州”加州不相上下。
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16年,广东一批本土大型骨干企业茁壮成长,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超千亿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43家和23家。
国内的制造业历史,可以说就是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史,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等制造业名城相继崛起。
但是粤商以及背后的制造业,如今面对时代的挑战。全球制造业格局在转变,国内经济周期下行,印度等新兴国家加入制造业竞争行列,广东制造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李东生也看到:“过往支持我们走向成功的因素,未必在将来也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以身践行
时代变了,粤商怎么办?制造业何去何从?李东生曾在粤商大会上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是延伸产业链条,按照供给侧改革的精神,TCL通过上马华星光电,延伸至最具技术壁垒的上游面板制造领域,成为大陆唯一拥有“面板-模组-整机”垂直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的半导体显示企业,使关键部件面板供应不再受制于人。
另外,要向上下游两端延伸,拉长价值链条,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只做产品的企业是很难存活的。现在TCL已经不仅只是做硬件,还开拓了互联网应用服务以及金融服务业务,成为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产品平台。
他的第二个建议是,提升核心工业能力,增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能力是制造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到2025年,广东省制造业将全面进入智能化制造阶段。谁能在智能制造上走在前面,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
最后建议,依旧是李东生坚持了30年没改变的海外战略,参与全球化竞争。国内市场已经是竞争的红海甚至是“血海”,必须敢于走出去,努力开拓“蓝海”市场。否则很难应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因为像苹果、三星这样的行业巨头,它站在全球供应链的顶端,可以调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来压制本土企业。
如今,《意见》出台,让李东生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更有信心。在他看来,落实企业家精神,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和情怀,敢于承担风险,具有工匠精神,传承和发扬坚韧和坚守的品格,铭记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要有金钱以外的追求,这样才能够为一个目标持续的努力,而且不怕任何的艰难和挑战。
这位中国企业家里的“老兵”,在36年的岁月里都是这样以身践行的。谈到企业家精神,他说虽然艰辛,但一次次攻艰克难后的喜悦让他更有信心。“坚守下来要有理想和情怀,要不忘初心,一直坚守才能持续地成功。”他说。
扫一扫,最新最热家电行业动态,权威数据、专家观点、新闻热评尽在掌握。微信搜索“bet3365网站”/“shjiadian”即可关注,期待您的点赞或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