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第一之后,华为打算进入智能家居市场。这是华为的竞争对手小米格外擅长的领域,而华为希望能在三年里超越小米,成为行业第一。
“我们希望为消费者带来衣食住行全场景的智能生活体验。”余承东在上周末的华为终端·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上说,在他的规划的业务体系中里,第一层是手机,这是根本,是最主要入口;第二层包括平板、PC、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是辅入口;而在外围,则是照明、影音、健康、安防等物联网硬件。
余承东想让大家知道,华为的消费者终端,不仅有手机。
毫无疑问,这一计划针对的正是小米公司。2014年,谷歌收购Nest,世界开始关注智能家居,小米也于当年成立生态链部门,已投资的方式来让更多企业帮自己做硬件。四年后,小米上市,小米生态链已经成为拉高估值的重要环节,而小米也可以说自己是最大的 IoT 企业。
不过,华为并不打算建设一个和小米一样的“生态链”。它将自己定义为中立的平台,不会亲自去开发所有产品,也不会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去和相关公司合作。
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告诉36氪,手机是最重要的入口,也是他们做得最好的产品,这是必须做;而作为辅入口的产品,比如音箱、穿戴设备,如果华为能做到 30%的份额就去做,不然就不做;至于更外围的产品,像灯泡、台灯、扫地机器人等,需要企业本身有足够灵活的结构来进行投入,“华为总体来说是比较‘笨重’的一个企业,这些领域其实不适合我们。”
而且,华为不但不会自己去做扫地机器人或者灯具,也不会入股科沃斯或者欧普照明。邵阳说,投资对于华为来说,“太复杂了”,不适合华为去操作,而且,投资也有坏处,它会带来很多不平等性,“比如说在灯的领域,我投资了A公司,那B公司会怎么想,一个行业里都是有很多的玩家在共同创造这个市场,你不能都投资,都投资那就太大了”。
邵洋也希望华为的这种做法,能增强华为和其他公司之间的信任,不至于出现厚此薄彼的问题,他说,如果华为去碰所有的产品,那么其他公司很难放心和华为合作,“我把我下一步发展方向告诉你,接着你找一家小公司把我的后路抄了,这没有办法合作。”
华为做智能家居,也是在为手机业务的未来着想。
华为手机业务已经连续四年在中国排名第一,而在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又宣布了野心勃勃的目标。他希望华为手机能每年增长5000万台出货量,并在2020年超过三星,成为全球第一,同时在中国占据 40%以上的份额。
不过,华为不能指望手机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润。华为手机利润率在 3.2%左右,远远低于在它射程之内的苹果,后者可以获得手机行业70%—80%的利润,这不仅依靠苹果的品牌溢价和与供应商议价的能力,也来自其应用商店等收入。
华为想要提高自己的利润率,也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态。不过,华为手机是安卓系统,没法封闭,只能继承更多第三方服务,做到其他手机做不到的事情,而以手机来连接其他家具,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
相比小米,华为显得有些缓慢。尽管华为在2015年已经做出Hilink平台,和一些公司合作开发智能硬件,但直到2018年三月,华为才正式对外宣布智能家居方面的目标与愿景。华为内部人士告诉36氪,在最初时候,华为的电商平台甚至都没法卖第三方产品,账期太长;而华为的一个合作公司说,华为过去一年里,来找自己合作的团队总是在变,每次都得从头整理合作内容。
华为方面也知道,自己作为后来者,在品牌、渠道和技术体验上存在不足。因为华为与其他公司只是合作,大家会有各自的考虑,所以,华为不仅要考虑自己和其他人的合作,也要考虑其他公司之间的合作,还要兼顾其他公司自己的利益。
为同时照顾华为和其他公司的品牌,华为公布了智能家居品牌“华为智选”。其他家电品牌可以在这一平台上销售,同时保留自己的品牌。邵洋介绍,未来华为会进一步开放自身终端业务下的销售渠道,来为平台上的品牌创造更多的销售。
而在大会上,余承东也推出“方舟计划”,要建立一个可以通用的IoT标准,而华为还将为这一计划建立“方舟实验室”,为硬件开发者提供联动、整合、智能化等方向的借助。此外,华为还将每年拿出10亿元,通过流量扶持、技术共享、品牌展示等方面来吸引开发者,以加速开发者与华为的合作。
这一系列措施,涉及的已经不仅仅是消费者业务,也包括华为的AI、云、芯片等积累。其他部门的技术积累让华为可以和互联网公司一样,开放自己的底层技术,让更多公司和个人成为华为的开发者,扩大影响力。而手机也让这些技术可以走近消费者,同时推进自身的业务融合。当下手机市场增长到头,电信业务也是明日黄花,华为需要整合现有的资源,来找到新的突破。
扫一扫,最新最热家电行业动态,权威数据、专家观点、新闻热评尽在掌握。微信搜索“bet3365网站”/“shjiadian”即可关注,期待您的点赞或拍砖!